咨询热线:15691147222
当前位置:
延安精神的时代回响
来源: | 作者:yananred | 发布时间: 2018-03-14 | 3159 次浏览 | 分享到:
今日延安,历史底蕴与时代气息交融辉映。从圣地延安到幸福延安,从越来越好的生活到越变越美的城市,延安精神激励着人们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、永远奋斗。
“策展时,我们对实事求是的延安整风精神,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,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等进行了全面展示,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。”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张建儒说。

  他介绍,建馆以来经过四次改造的延安革命纪念馆,2017年,接待观众380万人次,为建馆以来最高值。“观众数量井喷式增长,让人强烈感受到人们对延安精神的敬仰。”

  “几回回梦里回延安,双手搂定宝塔山……”延安的革命历史滋养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;延安精神始终是凝聚人心、攻坚克难、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。

  “抗战时期,在延安精神鼓舞下,无数有志青年来到延河边、宝塔山下;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,在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的鼓舞下,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白基础上描绘出了新中国锦绣河山;改革开放时期,共产党人继续弘扬延安革命精神,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。”延安大学教授谭虎娃说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,必须继承与弘扬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。

  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南泥湾村村民侯秀珍是三五九旅战士的后代。这位73岁的老党员说:“南泥湾人有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精神,现在日子好了,老一辈的精神不能丢,要不忘初心,不忘我们是怎么一路走过来的。”
中国梦展厅、阅读空间、学习报告厅……伫立于延安新区的延安学习书院,庄重朴雅。延安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此聆听党的十九大报告系列讲解、开展交流分享活动,增强肩负新时代使命担当的信念与自觉。

  记者沿着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往南,来到了梁家河村。村史馆里,展板上的一幅幅图片、一段段文字,记录了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历程——

  “产业变化:1974年,栽植刺槐、杨树100亩……2014年,凭借苹果产业规模及效益优势入围第四批‘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’名单”;

  “交通变化:1974年以前,主干道土路,宽1米……2013年,主干道建成柏油路,宽5米,全村公路6千米,并修建排水渠”……

  在梁家河村民张卫庞眼里,生活的变化“快得想象不到”。去年,村民们搬进新建成的梁家河小区,开始了“居住在镇上、产业在村上”的新生活。

  “新房子真暖和!”坐在自己100平方米的三居室新居里,张卫庞笑着聊起这两年的收入。“2016年种苹果卖了几十万元,2017年果树间伐后光照更足,苹果个儿更大了,价钱更差不了……”

  强化使命担当,党旗熠熠生辉。在延安,“问题墙+回音壁”制度、“补短板、提素质、树形象”活动等举措,进一步密切了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,营造出明差距而赶超、补短板而有为的干事创业氛围,正认真书写基层党建工作的“延安答卷”。

  新时代意味着新起点新要求,新时代呼唤着新气象新作为。

  “牢记使命、继续前进,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践好实现好,全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,要求我们保持延安时期的忘我精神、昂扬斗志、科学精神,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。”谭虎娃说。
红色资讯
红色资讯